日期:2022-05-19作者:网友整理人气:
-1-
一位多年没见面的大学同学前段时间与我相聚,我问他,要吃什么?我已经上网查了很多合乎他口味的菜馆,还罗列了一些菜式的清单。说吧,你想吃什么,我马上带你去吃。没想到,我的这位老同学说,“就好几年前带我去的那家菜馆吧!”
我苦笑不得,“老兄,上次过来,上上次过来,上上上次过来,你几乎都是吃同一间菜馆,你也太念旧了吧?”我接着说,“这次我有三个不同的推荐,肯定比那家老菜馆好吃多了。我们还是不要去那家菜馆了,就试一下不同的东西吧?”
我的那位同学摇摇头,“那家已经够好吃了,我还想再去吃一次......”可能是我对我推荐的其他菜馆太有信心了,我忍不住对他说起“大道理”......“老兄,如果不尝试其他的,会不会太单调了,试一下不同的东西,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呢?”
是否大家曾有类似的困扰?旧地重游,故地重访,很想去吃那些以前吃过最好吃的菜馆,但,如果去吃那间,也就表示我们少给了某一家新菜馆“机会”,让自己无法吃到“更”好吃的。我说了很多大道理,但我的这位老同学仍然坚定地摇头、态度非常坚决。
我想听一下他的大道理,“你可以告诉我为什么那么喜欢去那家菜馆?”同学解释说,“第一次尝试,无论体验多好,不会有“感情”。但第二次再尝,体验一样好,却一定增加了“感情”。”他继续说,“第一次去吃叫“好吃”,第二次去吃叫“回味”,第三次再去吃,就变成“经典”了。”他说:“那种滋味已经不只在味蕾,而是很深厚的了,那就是“感情”了。”
-2-
虽然是一件小事,但却让我想了很久。现代社会好像每个人的选项都很多,可以去好多不一样的地方旅行,到好多不一样的公司工作、不一样的岗位,行业换来换去,住处换来换去,生涯规划换来换去......自由的人生,一生都在找“更好”,感情不易堆积、工作能力不容易沉淀。无论是对一个人、对一个地方、对一间房子、还是对一间菜馆,最后都“无感”了。老同学对于这家老菜馆的“感情”,就如他有自己味蕾的“原则”。
我们永远都在找寻“更好”,也的确一再又一再的找到了“更好”。我们常常在想,那,现在的已经是“最好”了吗?最好的,到底在哪里?怎么还没有出现?是否存在一些“原则”,可以让我们得到成长,甚至持续地变得更好?
你是否曾经看到一些问题,但你並没有打算去改善它?也许是职场、感情、健康等等,一些你认为不正确的事情。但也许是已经养成习惯,却习惯性容忍、忽略、无奈、甚至还会持续地习惯性犯错?已经足够好的,你要寻找更好的,但状况却越来越糟?别人按照自己的一套“原则”做事,却变得越来越好,为什么自己就重复地犯错呢?
前阵子,有一位年轻的女生和我问到一些职场问题,她说,“我觉得主管做的很多决策都很有问题。”她提到的问题包含团队协作方向、组织安排、流程管理等等,认为主管做的大多数事情都不是很靠谱。我问,“那你觉得应该要怎么做才是正确的?”
于是,她就告诉我该如何处理这些问题,可以应用一些数据模型和管理工具。根据我多年的职场经验,我是知道她说的东西,还是非常有可取之处的。我深思了一下说,“既然你的方法正确,为什么你没有按照这些数据模型和管理工具去推动你的工作呢?也可以给你的主管提供一些不错的建议。”她低下头说,“我觉得这样会冒犯了主管......”
-3-
和大多数人一样,遇到问题时,他会先在乎对方的感受,例如:主管的个性、老板的脾气、组织制度、企业文化等等......但无论中间想了多少答案、有多少不满和疑惑,最后他们的选择都是放弃改变。隔了几天,这位女生又在埋怨,“主管让她写与另外一个部门的合作提案,经过她的思考,她感觉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,白白浪费时间......”
主管的安排应该有她的用意的,毕竟这个议案是两个部门“头脑风暴”决定的,怎么说是没有用呢?她就说起自己的想法,而我听了后都觉得很有道理。如果直接跟主管去说,可能就会冒犯了他的权威。白白浪费公司资源的事,也的确没有必要做,她的出发点是为了公司的利益,但却陷入两难的困境。
就公事而言,我认为她应该做她觉得正确的事。毕竟那是经过她实践过、思考判断而来的结果,而且就结论而言她这样做是对企业、上级和大家都有好处。就她自己来说,我也认为她应该试着跟主管沟通,甚至说服他们放弃做这间事情,不要做无用功,避免资源的浪费。如果她不去做她认为正确的事,在职场上她就不会快速成长。如果不能快速成长,那这个职场根本就没有她留下来的价值。就算她无法说服主管、说服大家,至少也可以知道別人反对的原因,从中得到成长。
从上边的事例可以看出,她没有把重点放在个人的成长上,害怕失败、风险、指责,也因此衍生出情绪,用错误的方式解决问题或逃避。上一段时间,我看了雷?达里奥写的《原则》,书中並没有提到太多关于投资的事,他专注在如何透过一些“原则”来让他的事业及生活得到成功。所谓的原则,就是这世界真正客观正确的事,包含个人价值观、世界观和处世方法。
-4-
雷?达里奥致力于透过“原则”来解决各式各样的问题,除了用在他的避险基金投资策略、公司组织,也用在人生与工作。做出正确的判断,可以让自己不断地成长,但这又很难,因为你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判断,到底是否正确客观?阅读《原则》一书,对我而言感触良多,而这也是一般职场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式:
原则1:保持公开透明、追求真实
在企业內部,任何事件、问题都应该完全公开透明,有错误也应该摊在台面上,並确保问题可以有效地被解决。若这个问题难以解决,大多数人都喜欢隐瞒错误缺失、害怕担责,但它必须变成一种公开的文化,问题才可能被看见。雷?达里奥找了一群全世界最聪明的人进入他公司任职,而且把他们的特质全部做量化,以此让企业有一个好的资讯,那么反而能减少自己因冲动而做出错误的投资选择。
我们若要解决人生各式各样的问题,需要的不会只是这300条原则,而是更高层次的思考方式。所以,雷?达里奥和查德·泰勒有他们的原则,我们也应该有自己的原则。
一个在职场上为了保持安全生存的人,可能会透过说谎、拉党结派、勾心斗角来确保自己的地位与收入。他其实不断在优化自己的生存,而且面对失败和挫折也能起死回生,但仅限于眼前的短期利益,因此无法有长期的成长。可是,有原则又不等同于人要像机器一样生活。一台生产线上的机器,只要你没去改它的设计,好处是它的长期产出能力永远就保持一样,但问题是只会有意外,不会有优化,而且目标难以调整与改变。
有个人,若从小的目标就是考上好大学,因此他不断努力学习、考取好成绩。大学毕业后,却找不到一份好工作、找不到自己人生的目标,这就是犯下机械化设定的错误。他就算有完美的纪律执行,也只会产生没意义的结果。人生追求成长,是一种“长期稳定”且“持续改进”的过程,可以把它当成一个会机械化化自我改进的系统。
成为一个卓越的人,其实就是在消除恐惧情绪,有自己的原则,追求机械化、系统化,但又並非完全成为机械的过程。
来源:qq个性签名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