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:2022-05-19作者:网友整理人气:
出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,我们已经不肯认错,不敢认错,甚至不会认错。当然,也不会质疑,不会批评,不会辩护,不会道歉。
认错曾经要资格
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,认错这事,越来越难了。而且,越是地位高、名气大、粉丝多,就越难。要么矢口否认,要么一声不吭,要么倒打一耙,要么把水搅浑,甚至把质疑他的人统统说成是文化杀手。痛痛快快说声对不起,我错了的,几乎没有。就算有,也凤毛麟角,屈指可数。
于是国人感叹:这究竟是怎么了?
感慨也很自然。因为我们的文化传统,似乎很鼓励认错。谁不知道君子之过也,如日月之食(蚀)焉(《论语子张》)?但不知是否有人想过,这其实要有资格。资格,就是君子。在孔夫子的时代,君子首先是贵族,即君之子。其中地位高的,是王子(天王之子)和公子(公侯之子)。最低一等,也是家君(大夫)之子。这就是士,也叫士君子。这样的人,犯了错误,当然都看得见(人皆见之);改正错误,当然都崇敬他(人皆仰之)。如果是小人(庶人、平民、普通老百姓),犯了错误,有可能人皆见之吗?不可能。改正错误,有可能人皆仰之吗?更不可能。认错,是不是要有资格?
所以,认错曾经是一种贵族待遇,也是一种贵族精神。那时,一个真正的贵族,如果有错,要么自己辞职,绝不等别人弹劾;要么自己去死,绝不等别人动手。这就叫刑不上大夫,也叫士可杀不可辱。至于小人,则根本就不存在认不认错的问题。他们只有一条出路,就是伏法受刑,没资格自裁免辱。这就叫礼不下庶人。
秦汉以后,贵族慢慢地没有了。最后只剩下两个等级:皇帝和臣民。于是,皇帝以外,包括官员,所有人都没资格认错,只能认罪伏法。甚至没有罪,也要声称有罪,比如上奏时口称诚惶诚恐,死罪死罪。无罪而称死罪,哪有真实可言?不过一种姿态。真正的错误,也就不会有人去认。结果,认罪也好,认错也好,便都变成了表演。
认错曾经是表演
表演最出色的,是皇帝。因为只有皇帝,才有资格认错。方式之一,则是在遭遇自然灾害时下罪己诏。这看起来是严于律己,实际上是自欺欺人。你想啊,闹地震发洪水,是因为皇帝失德吗?那他岂不是神?这就正如他们的称孤道寡,你说是谦虚还是自夸?
然而效果却极佳。天下臣民,感激涕零;颂圣之声,不绝于耳。可见所谓罪己,名为认错,实为表功;名为自责,实为标榜。实际上圣贤们讲得很清楚:君子之所以要知错就改,固然因为瞒不住(人皆见之),也因为有红利(人皆仰之)。那么,没人看见,或者没人捧场,还认错吗?多半不会。就算儒家主张慎独,做到的也没几个。道理很简单:既然是表演,没人喝彩,谁肯粉墨登场?
有趣的是,这样一种表演,到了四十年前斗私批修的时候,就成了全民性的。因为所谓斗私批修,乃是一场全民的道德运动,旨在把所有人都打造成道德意义上的君子。于是,每个人都在灵魂深处闹革命,每个人都在狠斗私字一闪念。当然,每个人也都要检讨自己,批判自己,甚至痛骂自己。那些把自己骂得最凶的,往往能得到领导表扬、群众肯定,在掌声中体面地下台,甚至成为帮助别人的先进分子。那可是中国人最肯认错的时期。只不过,事后想起,却是惊恐莫名和羞愧难言。许多人今天的不肯认错,就源于对那场运动的心有余悸。
认错曾经很危险
事实上,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。批判自己固然是自我救赎的途径,逼人检讨也是搞垮别人的手段。因为一旦检讨,承认错误,就意味着有了污点,在气势上就落了下风。就算这会儿不整你,把柄却落到别人手里了,随时随地都可以翻出来,老账新账一起算。我们毕竟不是皇帝,谁都担不起这风险。
其实就连皇帝也不敢。要知道,皇帝之所以能君临天下,是因为奉天承运。这就不能犯错误。犯错误,就不是天之骄子了。也因此,皇帝决不能认错,更不能忏悔,最多只能后悔,比如悔不该酒醉错斩了郑贤弟。表面上看,这似乎是检讨自己。但那责任,却全在酒。说到底,还是不负责任,因为他根本就负不起。
皇帝都担不起的,官员也担不起。何况受命的是皇帝,亲政的也是皇帝,怎么能向官员问责?不能问责,就只能问罪。罪责不明,就只能诛心。诛心,就是问动机,比如问官员是诚何心,也就是问他居心何在的意思。这其实也是问不得的。什么叫居心不良?最起码也是谋私,弄不好就是谋逆,谁担得起?也只好极力洗刷自己,设法栽赃于人。大家都标榜自己动机纯正,指责政敌居心不良,也就非搞阴谋不可。最后,阴谋论和动机论,就成了派别斗争的常规手段。这时,还有人敢认错吗?
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,过去的苦难记忆犹新。这就使许多人成为惊弓之鸟,十年怕井绳。所以,我虽然坚决反对阴谋论和动机论,但对怀疑他人动机的被批评者,还是留有一份理解和同情。
不会认错又如何
这,大约就是中国人的认错史。由于这样一种历史,我们已经不肯认错,不敢认错,也不会认错。比方说,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,该向谁认。曾经有某官员私生活出了问题,检讨的话却是对不起人民对不起党。其实他那档子事,顶多对不起老婆,跟党和人民有什么关系?这样大而无当的认错,一听就是言不由衷。
不会认错,也就不会道歉。曾经有某媒体,因报道失实向某机关道歉,其实这个机关,或者部门,或者单位,是靠纳税人的钱来维持的。纳税人的钱怎么花,有没有铺张浪费,媒体当然可以质疑,可以监督。就算报道不够准确,有误差,更正即可。即便要道歉,那也该对读者,哪有向监督对象道歉的道理?这是典型的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。
不会认错,也就不会批评,甚至不会提问。比方说,开口就问人家的动机,甚至预设一个道德污名,问人家是不是。同样,要为自己或自己人辩护,也是拿对方的动机做文章。其实动机这事,往往无法证明。既不能证实,也不能证伪,毫无意义。有分量的批评,都是摆事实、讲道理,或者看事实有没有出入,或者看逻辑有没有漏洞,然后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可惜,这种方法,我们常常不会。
实际上,对自己缺乏反省的人,也很难真正地了解别人。自己的错误都不能发现,又岂能抓住别人的要害?也只能纠缠于表面现象和枝节问题。大家都不讲事实,不讲道理,思维能力和国民素质的提高,恐怕就成了永无期日的事。认错,是不是很重要?
来源:qq个性签名网
上一篇:励志一生:因为我可以穷
下一篇:励志一生:追逐梦想的人生励志格言